期刊介绍
本刊以文学学术类文章为主,文学作品为辅,是发表高品质文学学术作品的园地和信息平台 。【详细查看】
期刊导读
- 09/25仲景宛西安徽南陵牡丹皮基地,听一段守候1825天
- 09/25被誉为“洛阳牡丹”的豫剧名家马金凤,艺术成
- 09/25养花养个菊中精品,‘绿牡丹’仙女之姿,仙气
- 09/25妈妈喜欢牡丹,爸爸喜欢珍珠,给女儿取了这个
- 09/25秋冬养花选这款,花美若牡丹,好养易打理,是
被誉为“洛阳牡丹”的豫剧名家马金凤,艺术成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看过豫剧影片《穆桂英挂帅》的人,大概不会忘记影片中那个气宇轩昂、雍容大度的三军元帅穆桂英的形象。这位巾幅英雄的扮演者,就是在豫剧界享有盛名的旦角演员马金风。马金凤
看过豫剧影片《穆桂英挂帅》的人,大概不会忘记影片中那个气宇轩昂、雍容大度的三军元帅穆桂英的形象。这位巾幅英雄的扮演者,就是在豫剧界享有盛名的旦角演员马金风。马金凤以她独到的艺术成就,曾被人们誉为“洛阳牡丹”。
马金风1922年出生在山东省曹县一个贫苦艺人家里。她的父亲是有名的河北梆子演员。马金风从六岁起就跟父亲学戏,七岁随父亲同台演出。当时,人们叫她“七岁红”。
马金凤八岁那年,父亲所在的戏班解散,又逢灾年,全家逃荒到了河南。可是到河南以后,生计依然没有着落,举家冻饿难度。马金凤的父亲实在养不活全家,终于含着一把辛酸泪,忍痛把唯一的女儿卖给了一个姓马的戏班班主。马金凤的名字就是从那以后叫起来的。
童年的凄楚,生活的艰辛,使马金风过早地懂得了人世的冷暖。因此,在她幼小的心灵上,暗暗立下了一个志向:学好戏,演好戏,争取摆脱困苦的境遇。这样,在戏班的破落院子里,人们时常看见一个八、九岁的小女孩,穿着破衣服,不畏寒冬酷暑,日复一日地刻苦练功、吊嗓。
后来,马金风又先后拜当时祥符调名艺人马双枝、管玉田、司凤英和豫西调名艺人燕长庚、翟燕身为师,广泛学习了这些名家的精湛艺技。这些,都为她以后在艺术上的长足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在几十年漫长的艺术生涯中,马金风辛勤探索,勇于创新,把豫东调、豫西调和祥符调浑然一体地融汇于自己的演唱之中。除此以外,马金风还十分注意向其他剧种和其他优秀演员学习,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表演手段。
比如她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的水袖动作中获得有益的启示,而盖叫天的武生技艺又牵动了她的某种艺术构思。在马金凤的唱腔里,我们还可以听到河南曲剧、河南坠子甚至京韵大鼓的旋律和韵味。
由于马金凤不间断地、虚心地广收博采,并融化于自己的唱腔、表演之中,她的艺术日臻完美、多姿多彩,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豫剧旦角表演艺术流派,激声洛阳,誉满中原。
马金凤是一位造诣很深,同时又具有强烈事业心的艺术家。几十年来,她在艺术上孜孜探索,刻意求精,辛勤创造,不断开拓。她忠于豫剧艺术,热爱豫剧事业,而且爱得深沉、执着,并为之付出了全部心血。
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《人间词话》中曾提出过治学的三种境界,第二种是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(柳永《蝶恋花》)意思是说做学问、成事业要有顽强刻苦、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。把这两句词移赠给马金风,也是非常合适的!(作者:游龙公子,本文由“别后应会相忆”创作)
欢迎点赞加关注,小编将会定期分享历史知识!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谅解!
文章来源:《牡丹》 网址: http://www.mdzzs.cn/zonghexinwen/2020/0925/951.html